新白云機場、廣州地鐵、大學城、新電視……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州標志性建筑都是在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完成招投標工作的。一個一年涉及數百億元建設工程的單位是如何推動“陽光”招投標的?昨日,記者走訪該中心時獲悉,該中心將在7月左右推行評標專家指紋驗證系統取代之前的IC卡門禁,有助于保證專家評標的公正性。
根據有關規定,凡建筑工程造價在100萬元以上的國有投資工程項目及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民營、外資企業項目均必須進場交易。目前,在廣州從業的1449家建筑企業中,外地建筑企業有756家,占整個建筑企業的52%,廣州地區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國開放的、規模最大的單個交易中心。
如何杜絕專家在評標過程中的違規行為?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交易中心曾將評標室中的手機信號屏蔽,避免專家評標時與外界聯系。但信號的屏蔽影響到了周邊居民的手機信號,他們在家中常常打不出電話。
最后,交易中心在評標室門口設了一排儲物柜,專家進去之前都將手機先放入儲物柜,然后經過金屬探測門進入招標區。如果評標時間超過一天,專家們便住在與評標室相連的客房內,這些客房均與外界隔絕,沒有電話亦無網絡。直至評標完成后,專家才能取回自己的手機。
另外,據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專家評標區之前是刷卡通行,但因曾發生過有人冒用IC卡的事件,今后將采用評標專家指紋驗證系統,預計最快下月開始啟用。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