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在揚子江路東社區,市民在試運營的24小時智能果蔬柜前選購。(記者郭玲攝)
9月2日,在沙依巴克區揚子江路片區管委會揚子江路東社區,一臺24小時智能果蔬柜正在試運營。
智能果蔬柜面積約13平方米,外表是透明玻璃墻,站在外面能看清楚柜里的結構。柜里有一臺2米高、4米長的保鮮貨架,保鮮貨架共有6扇門,每扇門打開后里面有5層貨架,貨架分別放置了蔬菜、水果、面點等,共30種副食品。
約5秒鐘可以完成一筆交易——這是智能果蔬柜的運營企業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分析后得出的數據。
看似簡單的交易背后,是強大的技術支撐。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嚴東說,每層貨架上都有微型傳感器,當消費者拿走果蔬,就可以通過微計量計算出重量,再根據每個單品的售價計算出價格,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實現付款。
接近中午時分,剛下班的黃琴中到智能果蔬柜買了一把韭菜,捎帶回家包餃子。智能果蔬柜進駐小區后,她不用拐道去買菜了。
劉嚴東說,目前果蔬柜里的30種果蔬,都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居民最常吃的品種。蔬菜價格參照社區蔬菜直銷點的價格,執行限價政策。其中部分蔬菜來自于烏魯木齊市幫扶的和田地區,還有部分來自于66戶鄉村、青格達湖鄉,以及米東區和烏魯木齊縣的蔬菜種植基地。
這是在烏魯木齊投放的第一臺智能果蔬柜,今年計劃在沙依巴克區投放100臺,明年在全市各轄區推廣,共計投放 500臺。
針對老年人買菜難題,智能果蔬柜后期還會推出刷卡支付,銷售品種會增加新鮮牛羊肉、奶制品等。
今年,自治區出臺措施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明確要創新商貿物流運營組織和商業模式,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集聚式發展,鼓勵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提升居民生活消費便利化程度。
烏魯木齊各商貿流通企業不斷推陳出新,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培養壯大消費新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