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柜被認為發源于歐洲,當時的保險柜只是用鐵環箍著的堅固厚木箱,這種古老木盒子的樣品仍保存于英國Chichester大教堂(Cathedral of Chichester)。它有9英尺長,2英尺高,2英尺深,由2英寸厚的木板制成,約有1,000年歷史。這大概是留存至今歷史最悠久的保險柜。在中世紀的歐洲繪畫作品中,也偶爾能看到一種盛放金銀珠寶,有金屬包邊的木質櫥柜,此為保險柜的雛形。 法國FICHE-BAUCHE仿制之18世紀路易15時代的盛放金銀珠寶的木質保險柜。此類保險柜狀似家具,無專門的鎖具,安全性較低。 直到約200年前的19世紀初,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保險柜有了現實的市場需求,歐洲專門制鎖的廠商開始轉向保險柜行業1818年,Chubb鎖及保險柜制造工廠在倫敦成立。1825年,法國FICHE-BAUCHE公司成立,這些廠商隨后都開始制造保險柜。18世紀晚期,蘇格蘭的Carron Co.和英格蘭的Coalbrookdale開始制造鑄鐵箱子和書柜。這是金屬保險柜的發端,但基本沿用木器的榫接技術或整體鑄造,無論從外觀及工藝上都與當時的家具相仿,鎖具的精密程度很低 。
早期商業化生產的保險柜的主要用戶是銀行,保險公司、政府檔案館及商業機構。保險柜由鑄鐵制造,采用鉚接及榫接技術完成,箱體及門中加入鑄鐵肋條(門或單獨制造),以增加強度,保險柜外觀及鎖拴貌似強大之外,鎖及機構卻相對簡單,所以當時的保險柜只不過是一些貌似堅固的鐵箱子,門板厚度一般是1/2英寸(12毫米)。 起初的保險柜都不具備防火功能,火災受損使人們意識到防火功能的重要性。在19世紀早期,出現了防火保險柜,材質是浸泡過堿鹽溶液的木頭;大約在1827年,英國的Thomas Milner(Milner曾經是英國最大保險制造商)開始制造一種內外層均由錫板和鐵板制作,在內外層之間填充由硬木、鋸屑及明礬混合組成的非導熱性物質,這被認為是最早期的防火保險柜,但僅具有防火功能,不具備防盜功效。可以說,防盜保險柜與防火保險柜的幾乎同時發展。
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英國如雨后春筍般先后出現以下知名的保險柜廠商:1795年,E.Tann& Sons 1818年,Chubb鎖及保險柜制造廠在倫敦成立,但當時只生產鎖具,而由Tann代工制造箱子和門,1836年Chubb在倫敦Smithfield Cowcross成立了自己的保險柜制造工廠。 1820年左右,Milner及George Price 1864年,Samuel Chatwood, 1866年,Hobbs 1890年,Ratner&Hart
其中的Chubb,在1833年就注冊了防盜保險柜專利,之后高速發展成行業之泰斗,一直統治保險柜行業近百年,在這一百年中,絕大部分金融領域之世界知名企業,均使用Chubb的產品,甚至在中國最早開放的沿海城市香港、上海、廣州等地的古老銀行大樓中,至今仍可看到Chubb近百年歷史的保險柜。
鐵達尼號沉船中打撈上來的銅制保險柜,超過200年歷史。現在看來只不過是加了搭扣和鎖的銅箱。 200年前的鐵質保險柜。外型像一個普通的雙門鐵柜,門鉸類似于木器的凸榫,制作技術精良。 早期保險柜,約有180年歷史,蝴蝶門鉸以窩釘鉚接,外型強悍 1841年美國銀行鎖具公司(American Bank LockCo.,)制造的保險柜,只有一個直接由鑰匙操縱的方型鎖栓 1840年Wilder專利火龍(Salamander) 防火保險柜 保險柜在美國的發展稍遲于歐洲,但在防火保險柜方面,發展速度卻快于后者。在英國的Thomas Milner 開始制造防火保險柜之前,美國的Jesse Delano在1826年為防火保險柜的改進技術申請了世界上第一項專利。1825年,Jesse Delano 在美國紐約開始生產鐵箱,他被認為是美國最早的現代保險柜制造商。繼Jesse Delano之后,C.J.Gayler在美國開始從事保險柜的制造,在1833年他為“雙重腔體防火箱”申請了專利,但事實證明C.J.Gayler的產品不能在火災中有效的抵抗熱量。John Scott 在1833年申請了防火箱內使用石棉的專利。
19 世紀30年代初,美國人Daniel Fitzgerald發現了用現在已熟知的巴黎灰漿(Paris plaster)作為隔熱材料,制造更可靠防火保險柜的方法,之后Enos Wilder獲得了這項專利,生產了大量命名為火龍(Salamander)的防火保險柜。在1845年的紐約大火中,Wilder專利的火龍(Salamander)保險柜保護了大量的財產,技術及產品得到了驗證。雖然1852年,Spear發現一種的替代品,但使用Wilder專利保險柜在19世紀40年代及19世紀50年代流行一時。
19世紀早期,保險柜是用鐵皮加固再配有掛鎖的木箱,裝在里面的財物對盜賊而言是“容易得來的錢”,他們很容易破壞鎖具、砸爛或帶走保險柜。為存放價值更高的物品,保險柜的防盜性能在持續提高;盜賊也在不斷地“鉆研”技術。這樣就開始了保險柜制造商與“保險柜劫匪”之間的賽跑。這種“賽跑”有力地促進了保險柜產業的發展,也激勵著人們直到今天都在保險柜的設計及工藝方面不斷努力。
防火保險柜出現后,當時無論是歐洲及美國的廠商,都更關注防火性能,而忽略了防盜性能,但一起盜竊案使保險柜的防盜性能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
1865年初,倫敦Cornhill 的Walker珠寶行盜竊案(Cornhill Robbery), 造成了約85萬英鎊的損失,此案件對近現代保險柜的安全設計有極深遠的影響。隨之生產了關于保險柜箱體結構、門、鎖機構、多向聯動鎖栓等的36項專利技術。而有的專利技術沿用至今。 早期保險柜的鎖機構直接由鑰匙而非通過手柄操縱,安全性能受到影響。1866年,Samuel Whitfield為他發明的一種齒輪傳動裝置申請了專利,這種技術通過齒輪傳動方式將鎖栓伸展到箱體的門框后。同時James Felton Elwell設計出第一個由手柄操縱的四向鎖栓聯動機構,Samuel Whitfield應用自己及 James Felton Elwell的技術制造的產品在當時被稱為Sicker專利保險柜。Sicker專利保險柜開了一代技術先河,保險柜擺脫了鑰匙直接操縱鎖栓的局限,安全性有了極大的提升。 1867年左右的Sicker專利保險柜,可看到獨立于鎖具、由手柄操縱的聯動四向鎖栓機構及圓形鎖栓,這可能是最早使用圓形鎖栓的保險柜。 1890年代英國Ratner3級保險柜門板及機構的構造圖。使用了很多當時出現的新技術。該保險柜采用了固定圍板機構盒設計,4塊3/8英寸(10mm)的T型鋼板鉚接在1/2英寸(12mm)門板上形成機構盒,加上3/8英寸厚的機構、鎖栓安裝板,門板總厚度達7/8英寸(23mm),門鉸端有1/2 x1/2英寸死栓,機構后蓋含防火層并用螺絲固定在圍板上。可以發現所有的鎖栓都是方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