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LED專利侵權為由對包括6家中國企業在內的34家企業進行了“337調查”。此案如果敗訴,普遍排除令發出,被告國整個LED照明產業的上中下游產品都不能進入美國。屆時,僅中國就將有1億美元的LED產品將被禁止對美出口。此事對前景十分看好的中國LED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同時也為同是“朝陽產業”的安防行業敲響了警鐘。
隨著社會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安防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國安防行業更是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增長。但是,作為一個只有30年發展歷程的新興產業,安防行業炒貨變價、假冒偽劣、侵權現象仍然很普遍。大多數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還較為薄弱,侵權現象尤為嚴重,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安防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為什么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如此嚴重?
2008年4月,摩托羅拉在華贏雙向對講系統專利侵權案。
2008年10月,“哮天犬”遭遇“李鬼”,慧聰網進行連線調查。
2009年3月,深圳深艾普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打假公告。
2009年3月,卡默萊發布《“CAMERAY”品牌產品維權嚴正聲明》。
2009年3月,TCL發布《TCL監視器產品商標被侵權的嚴正聲明!》
……
侵權的實例不勝枚舉,以上只是本網發布的關于安防企業被侵權的一部分資訊。在安防行業中影相比較大的知識產權事件,一件是2007年山西專利發明人梁堅平先生狀告七家安防企業侵權的“2007年中國安防知識產權第一案”;再有就是2002年海康威視投入三百多萬的資金自主研發的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視音頻壓縮板卡DS被大規模仿制的事件。
“2007年中國安防知識產權第一案”最終結果并不如愿。而海康威視也是采取的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聘請了7位律師,花費數百萬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法律訴訟,最終以侵權廠商賠償海康威視公司250萬人民幣調解結案。海康威視為此向行業發出了“全面保護安防行業知識產權,嚴厲打擊侵權行為”的呼聲。
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曾經提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已經成為安防產業發展的障礙,嚴重傷害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他說:“當一個企業研發得不到產出的時候,當一個行業的研發力度不夠的時候,不會形成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另外,侵犯知識產權后生產的產品價格比較低,會打亂原來的產品鏈,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產品價值鏈,價值鏈形成不了,行業就無法健康發展。”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一些海外安防企業不愿意將最新產品投放到中國大陸市場。
而安防行業知識產權被侵犯的現象如此嚴重也是有著它的歷史原因的。中國的安防行業其實可以算作是一個“舶來品”,發展時間較短,并且中國大部分的安防企業是從做OEM起步的,中小企業為數較多,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了解幾乎是空白。一方面,早期的安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中小規模的生產經營似乎并不需要考慮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另一方面,國內外尤其是國內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規范的制度,國內并未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氛圍,而且由于不少企業尚未遭遇到被起訴,也很少涉及到侵權官司中,企業對此不重視、不了解,即使知道知識產權,也是心懷僥幸。這樣的后果就是知識產權侵權活動在中國安防業愈演愈烈,甚至成為制約企業和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