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防產業“十二五”規劃》(審議稿):到“十二五”末期安防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20%左右,2015年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實現產業規模翻一番的總體目標。
在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2010年標準化工作要點》中,IPv6已被指定為2010年通信行業核心工作之一。隨著IPv6應用的加速,工信部也明確了未來IPv6六大業務切入點:自營業務首先過渡;企業和家庭網關實現對部分政企和家庭客戶IPv6接入支持;移動互聯網部署改造較簡單且用戶少,應加速過渡;IPVPN業務面向政企客戶群的過渡;未來高端業務宜采用IPv4/IPv6雙棧模式、大眾業務宜采用純IPv6模式發展;M2M應用和物聯網可直接采用IPv6。這幾大業務切入點無疑也是安防企業應當倍加關注的,隨著硬件技術越來越成熟,IPv6安防業務應用中越來越具有實際意義。
對安防企業而言,如何能夠有效的利用IPv6的優勢來優化產品,完善產品功能、豐富產品應用是抓住這個機遇的關鍵。
相關閱讀:IPv6巧逆尷尬網絡監控發展仍障礙重重
2011年年初,互聯網相關管理機構表示,隨著智能手機、聯網電器,甚至聯網汽車的出現,用來識別數字通信目的地的全球IP地址即將用盡。此信息一經披露,許多權威的科學家和監管者也都紛紛表態稱IPv4地址已經耗盡,全球已無空余的地址可用。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新的協議也隨之誕生,IPv6的出現巧妙化解了IP地址告罄的尷尬。網絡地址終結也不復存在。其實,在世界范圍內由IPv4向IPv6的協議轉型已經啟動。據悉,自格林尼治時間2011年6月8日零時1分開始的24小時將是IPv6協議系統的第一個試用日。
IPv6具有比IPv4大得多的地址空間,具有2的128次方(約3.4×10的38次方)個地址,以地球人口70億人計算,幾乎每人平均都可分得4.86x10的28次方個IPv6地址,完全可以滿足網絡監控以及視頻通信應用系統對IP地址的需求。所以在IP地址資源即將枯竭的前夕,網絡監控企業應加強研發,盡快使自己的網絡監控設備支持IPv6,徹底解決IP地址短缺的后顧之憂。而且目前國內也有眾多企業已實現了對IPv6的支持,中國電信、華為等IT廠商均已有所進展。據筆者了解,在安防領域中其以華平股份為代表的通信企業也已經著手生產全線產品支持IPv6協議,而且還將IPv6支持任意設備之間的對話特色進行落地應用。視頻會議系統、高清IP攝像機都需要網絡的支撐,有了良好的網絡基礎才能夠實現高清監控的遠程無障礙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