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安防行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產業體系,尤其是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壯大,安防產品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及服務業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形成了市場應用廣泛、產業鏈相對完整、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成長型行業,在服務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平安城市”建設、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安防 十二五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安防行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產業體系,尤其是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壯大,安防產品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及服務業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形成了市場應用廣泛、產業鏈相對完整、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成長型行業,在服務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平安城市”建設、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安防行業又將進入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使安防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受行業主管部門的委托,特編制《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未來五年我國安防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伴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在政府部門大力推動及“平安城市”、“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項目、活動的帶動下,我國安防行業持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產業、企業、科技、市場以及企業品牌、文化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升,并有效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圓滿地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各項主要任務,成為了我國安防行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好的時期。
1.產業實力大為增強,結構布局趨于合理
行業規模迅速擴大。2010年,安防企業達到了2萬5千家左右,從業人員約120萬人;行業總產值達到2300多億元,其中安防產品產值約為1000億元,安防工程和服務市場約為1300億元;全行業實現增加值800多億元,比2005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23%以上。其中安防電子產品發展較快,年均增長25%左右,到2010年安防電子各類產品比重約為:視頻監控系統55%,出入口控制系統15%,防盜報警系統12%,其他類別的產品系統18%。
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隨著市場應用的不斷擴展,產業內涵逐漸延伸放大,形成了集科研開發、生產制造、施工集成、報警運營、銷售服務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實體防護、防盜報警、視頻監控、防爆安檢、出入口控制等系統領域全面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專業報警運營服務有了實質性發展,所占比重上升,各類風險評估、效能評估、施工監理、維護維修、中介咨詢、業務培訓等安防服務業務開始起步,呈現出了勃勃生機。
三大地域性產業集群各具特色。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安防行業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電子安防產品生產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區、以高新技術和外資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集成應用、軟件、服務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環渤海”地區三大產業集群,占據了我國安防產業約2/3以上的份額。
骨干企業迅速成長,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一批骨干企業迅速崛起,綜合實力大為增強。初步統計,目前產值超過1億元的安防企業已達到100家左右,產業集中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企業的兼并、整合、資本運作已成為企業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與模式,已有10多家安防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另有20多家國內外上市企業將安防列入其主營業務之一。企業管理更加科學、規范,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了現代企業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品牌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及核心競爭力都大為增強,先后有21個產品20家企業獲得了“中國名牌”稱號。
2.市場應用不斷向深度、廣度拓展,出口貿易增長較快
伴隨著“平安建設”推進的步伐,一些傳統領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應用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應用領域如教育、衛生、體育、能源、通訊、廠礦企業等增長較快;社區、居民安防應用開始升溫,社會化應用進程加速。市場應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級城市及農村地區延伸,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邊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需求量。
出口貿易獲得較大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安防行業出口創匯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僅在廣東、福建、浙江就有近千家企業從事出口產品生產業務,年出口貿易額達到上百億元,產品遠銷歐、美、亞及世界各地。自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安防企業出口貿易產生了較大影響,出口貿易額一度呈下降趨勢。進入2010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回暖,絕大多數企業成功度過了危機,出口業務有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
3.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間,我國安防企業科技創新熱情高、力度大,科技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達到了5%以上,達到了國內各行業的領先水平,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了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等眾多學科技術在安防領域不斷創新應用和發展,使安防行業實現了物理防范、電子防范、特征識別技術的結合運用,形成了具有安防獨立行業特點的較為完整的開發、轉化、應用技術體系。安防電子產品快速地向數字化、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具有高新科技特征的安防芯片、平臺軟件、中間件、大規模集成技術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應用,機械類產品也向著機電一體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方向全面升級。
4.行業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市場秩序開始好轉
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行業管理理念、管理體制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出了行
業管理的新路,逐步由“前置性許可”為主的行政性管理方式,轉變為依靠健全法規、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化管理的方式;推進了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實施,形成了符合國際慣例的產品合格評定體系;標準化工作努力推進,制定了一批安防產品、系統、項目、服務、管理標準,初步建立了行業標準化體系。行業自律性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并發揮作用,工程企業資質評定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安全防范設計評估師、安全防范系統安裝維護員作為新的職業正式列入了國家的職業大典。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市場環境有所凈化,“假冒偽劣”產品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地方保護”現象逐步減少,全國統一市場基本形成,行業風氣開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二)機遇與挑戰
“十二五”期間,我國安防行業仍然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各重點行業將繼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不斷帶動產生新的安防需求;與此同時,伴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及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矛盾日趨復雜,“平安建設”將成為各級政府長期艱巨的任務,公安主管部門也將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作為中心工作之一,政府需求必將推動安防行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人們對安全的消費需求將不斷增加,安防消費主體逐步從高收入階層向中等收入人群轉化,“民用安防”市場潛力將被有效激發出來,將極大地擴展行業發展的空間;隨著國際反恐形勢的不斷復雜和嚴峻,國際安防市場需求將繼續增長,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然而,我國安防行業總體上仍屬于國民經濟中新的成長性行業,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與問題,面臨著諸多挑戰。行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和環境有待改善,在國家層面未能確立獨立的行業地位,難以獲得政府部門有關的產業政策支持;行業市場秩序有待規范,相關法律制度與誠信體系建設尚不到位;產業升級難度加大,發展安防服務業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心,這一過程將給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與壓力;企業綜合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不少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技術及高端人才,難以適應不斷快速發展和變化的市場需要。
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 二、指導思想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我國安防行業應在主管部門的正確引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圍繞黨和國家社會經濟建設以及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務,服務社會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和諧社會”、“平安建設”及“科技強警”工作,更新觀念、開啟思路,充分利用國內外安防需求上升的良好機遇,做強做大安防產業,為滿足社會安全需求發揮應有的作用。具體貫徹以下指導思想:
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構建低碳經濟、集約發展、科學發展的新模式,促進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以安防服務業為導向的產業新結構;加快自主創新,建立創新型行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增強安防產業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強市場管理和行業自律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弘揚行業文化,優化行業風氣。
(二)發展目標
1.實現產業快速及可持續發展
到“十二五”末期實現產業規模翻一番的總體目標。年增長率達到20%左右,2015年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實現增加值1600億元,年出口產品交貨值達到600億元以上;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安防運營及各類服務業所占比重達到20%以上。深挖傳統市場,著力培育新興市場,大力開發民用安防市場;實施品牌戰略,繼續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鼓勵支持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安防產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中西部地區設廠辦企,引導產業合理布局。
2.推動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建立創新型行業的目標,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對重點企業創新的支持與引導,支持一些骨干企業向產業鏈上游轉移,培育一批企業成為行業科技發展的領軍和主導力量;加強安防基礎理論研究,引導安防理念及技術創新;加強物聯網技術在安防行業中的應用研究,開發相關適用技術和產品;針對政府、行業、社區、家庭不同安防需求,推動技術應用創新,提供解決方案;加大研發投入,爭取在入侵探測、特征識別、芯片技術、系統管理和控制、圖像智能分析、安防評測技術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在云技術研究與應用、顯示與存貯技術、防爆安檢技術以及實體防護技術等方面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著力提高軟件平臺開發能力,逐步改變“硬強軟弱”的狀況。
3.加強行業管理,逐步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不斷深化和推進行業改革,建立科學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和機制。加快推進安防立法工作,完善規章制度和規范標準,依法加強行業監管;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管理,通過開展工程企業資質認證、安防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開展企業信用評價等工作,進一步提高行業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積極推進標準化戰略與實施工作,有效提高標準化工作服務政府和服務行業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第三方合格評價體系,擴大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自愿性認證(GA認證)范圍,拓展第三方評價服務形式;推進企業誠信建設,逐步形成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4.塑造現代安防行業文化,促進行業企業發展
積極倡導“誠信、務實、創新、和諧”的行業文化精神。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
在安防行業文化建設工作中的指導作用,提升行業組織在行業文化建設中的領導、推動能力,全面提高安防企業的文化建設水平。以優秀行業文化為紐帶,增強行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約束力,促進行業企業高效、有序、積極、健康的運轉和持續發展。
三、任務與措施
(一)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十二五”期間,我國安防產業要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在繼續做大做強產業規模的同時,推動安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增長方式由外延向內涵方向的轉變。
1.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擴大產業規模
逐步改善行業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和環境,通過行業信息調查和研究工作,為國家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數據,促進行業發展與國家政策的有效銜接,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外貿政策、環保政策支持,保障產業的持續協調發展;搭建更廣闊的貿易、技術交流平臺,推進安防的跨行業合作,擴大國際合作渠道;整合媒體資源,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大眾安防意識,培育和服務安防消費群體,開發潛在市場,擴大產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