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支持,對于新興產業物聯網,風投機構正重點關注但持觀望態度居多,所以,促使物聯網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落在了政府身上。
物聯網專項資金申報
今年上半年,物聯網開始步入政策資金扶持階段。4月6日,財政部印發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5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兩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據權威人士透露,物聯網專項資金總計50億元,預計5年內發放完畢。首批5億元物聯網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已啟動。共有600多家企業申報。目前,工信部已篩選出100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未來還將繼續從中選優,最終入圍企業數目尚不得而知。
作為物聯網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安防行業中小企業能否抓住這次機遇,讓人拭目以待。
申報條件難倒中小企業
600多家申報企業,“軟硬件”不一,最終花落誰家,都將依據《通知》的相關細則審核確定。
在細看《通知》時,有幾處地方讓人不得不在意:在支持原則中,《通知》提出“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其后的申報條件也指出申報企業必須“擁有相應的專利、軟件著作權或省部級以上認定的科技成果等研發成果,以及具有相應的市場應用基礎”。
物聯網雖是這兩年才炒起來的概念,但相關的技術研究已經開啟多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大企業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是中小型創業公司,“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國際競爭力”、“專利”、“科研成果”、“市場”,有多少中小企業絆倒在這些門檻上。專項資金的天平是否會向大企業傾斜?政府發出的信號是要支持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還是孵化一些具備創新能力的種子企業?若沒有政策的扶持,缺乏融資渠道的中小企業是否會自生自滅?倘若大批中小企業消失,寡頭壟斷的大企業還能保持多大的創新動力?